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建党百年特刊刊发《红雪莲》书评
发布日期:2021-07-06    文章来源:总社    分享到:
  7月1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刊发了由总社编辑宋媛媛撰写的书评《那些没有名字的人啊》,向读者介绍并推荐总社主题出版物、援藏题材小说《红雪莲》。

1.jpg

书评链接: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1/epaper/d7511/d51b/202107/117342.html

书评全文:

那些没有名字的人啊

宋媛媛

  若干年以后,当柳渡江,哦,不,楼卫东在秦巴山地的一个小镇上苟且度日时,不知道是否后悔过年轻时那个激情的决定——援藏。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楼卫东曾经站在中国版图雄鸡尾巴的位置深深地思索——毛主席都号召了,为什么不能去?大家都往东往南,我偏要向这清冷洁净的西藏跑。

  这一去,还不是拉萨,不是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他一下子就走到了羌塘无人区的藏北小城。说是小城,也很勉强。这个县的面积相当于内地半个省,人口却不到一万人,整个县城也就千把人。别说初中高中,就是小学,全县也仅有两所:一所是县城的完全小学,有五六十名学生;另一所初级小学设在百里外的牧场上。这就是摆在高级知识分子楼卫东面前的残酷现实——“那遥远的星光吸引着我,要摘那星星却如此艰辛”。

  这是第二代援藏者故事的开端,也是杜文娟的长篇小说《红雪莲》起笔之处。楼卫东、老白、藏二代柳巴松、老西藏欧珠久美、边防河北老兵……平凡人们的英雄梦想,应该被记录吗?像一缕烟的人生,也有要坚持的吗?

  杜文娟在长篇小说《红雪莲》的后记中回答了这些问题:“那是我的青春记忆,是我十多年的所有经历,一个人有多少个十多年呢。我把我的风华正茂,风华正茂中的激情飞扬,激情飞扬中的才华锦句,全部给予了那方高寒之地。”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它必须被记录、被铭记。杜文娟没有费心去搜索奇异的故事,也没有挖空心思创造非凡的人物,只是把一群再普通不过的人放在一起。作者用跳接时空的叙事手法,为各个角色穿针引线,每一小节看似独立却又连续。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作者影子的神秘女子南宫羽充当了枢纽角色,她甚至可以被当作援藏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南宫羽因为少女时代的微妙情愫一直对柳巴松念念不忘,柳巴松的养父楼卫东是援藏的先驱者。不安于小镇平淡乏味的生活,南宫羽怂恿男友李青林南下淘金,可世事难料,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就此完全改变:李青林虽事业有成,却一生都无法走出至亲离散的痛楚;南宫羽浪迹天涯,徘徊在南方的红树林中游戏人生。后来,她在援助西藏建设水电站的工程队里邂逅欧珠久美,而欧珠又是楼卫东教出的第一位成才的学生。

  《红雪莲》不是大众化的类型小说,它似乎没有完整的故事,但作者向读者呈现了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将“平平无奇”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使人读得欲罢不能,回味再三。也许这里长冬无夏,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连一棵树一株草都不长,但就是有人愿意前仆后继地奔向这片土地。作者用写实主义的手法,不着斧凿痕迹地将这种奔赴写得惊心动魄,将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历史化作真实动人的普通生活,饱含深沉的关切和温柔的慈悲。

  那些具有牧草般生命、雪莲花般精神的人,那些没有名字的人,是一个时代的风骨。他们逆风执炬,哪怕忍受着灼手焚身的剧痛,也不愿放弃手中的光明。他们在寂静的星空下,勇敢地高声呐喊。他们在绝望的荒原中,孕育着生命的希望。

2.png

《红雪莲》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杜文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