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中国妇女报》刊发《大唐宫廷史》书评
发布日期:2023-07-17    文章来源:总社    分享到:

6月27日出版的《中国妇女报》,刊发了由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谢宇荣撰写的书评文章《大历史背景观照下的唐代宫廷女性生命历程》,向读者介绍并推荐了总社图书《大唐宫廷史》。

2023071712113628.png

  书评链接:http://paper.cnwomen.com.cn/html/2023-06/27/nw.D110000zgfnb_20230627_5-7.htm

  全文如下:

大历史背景观照下的唐代宫廷女性生命历程

谢宇荣

  阅读提示

  《大唐宫廷史》是一部以大唐宫廷制度及宫廷日常生活等为内容的著作。本书并不是针对唐代宫廷女性群体的特定研究,但是作者对宫廷女性历史地位的把握有着全局性的思考。虽然本书作者为男性,但从性别史视角来看,关于后宫女性的书写有值得关注的地方。作为一部全局性揭示唐代近三百年宫廷历史的著作,宫廷女性被置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中,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这群特殊女性。

2023071712115466.jpg

  《大唐宫廷史》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于2023年2月出版的一部专著,作者是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杜文玉教授。全书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了唐代残酷激烈的宫廷斗争、神秘奢华的宫廷生活、复杂多面的宫廷人物、宏伟壮观的宫廷建筑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该书图文并茂,既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又全面到位、颇有深度,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大唐文明的魅力,又刺激了读者对古代宫廷政治邃密的探索。

  唐代宫廷中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她们由后妃、公主、女官、宫女及其他女性组成。不同于历史洪流中的籍籍无名者,她们中很多人被记载于由男性书写的史书中,从这些记载中可以一窥其生命历程中的某些片段。对唐代宫廷女性群体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有陈丽萍的《贤妃嬖宠:唐代后妃史事考》、郭海文的《高贵与卑微——大唐公主命运图谱》等,但两书各有侧重点,均不如本书将后宫女性置于唐代历史的大背景中做全景式地探讨更生动具体。虽然本书的作者为男性,且以运用传统史学的方法为主,但从性别史视角来看,关于后宫女性的书写仍然有值得关注的地方。

  通过政治活动的书写彰显唐代宫廷女性生命轨迹

  唐代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较其他各朝更为包容与开放。这一特征使得唐代宫廷女性的生命轨迹也有别于其余诸朝,而构成差异的最大要素是她们的参政议政活动。其中,后妃与皇帝的关系及武周时期皇权的运行,宫廷女性与廷臣及宦官的关系、与本家及子女的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凸显出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属性。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一直是性别史研究中重要的对象。本书从“武则天是如何当上皇后的”到“武则天是怎样当上皇帝的”,将其与王皇后、萧淑妃等人的宫廷斗争延展到了高宗后期的政治斗争,及武氏成为武周女主后的权力运作,翔实、清晰地描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生命历程。

  经历了唐开国的太宗长孙皇后也是一位善于处理宫内事务、严格规训子女、有着长远谋略的女性。从文献所载来看,太宗与李建成形势胶着时,长孙氏能来往于高祖李渊后宫斡旋;玄武门之变时,她能亲自劝慰战士;太宗登基,她又能清醒地认识到君王纳谏任贤的必要性,以及后戚握权可能带来的后果。作者认为长孙皇后的这些行为粗看是其“贤内助”理念的践行,其实反映着她对政治的精辟见解。

  此外,作者对盛唐以前诸多女性人物形象也着墨较多,如以军功扬名的平阳公主、广树朋党的太平公主、权力欲极盛的韦后、恃宠弄权的安乐公主、政治经验丰富的上官婉儿等人。她们都因为在唐代政治舞台上的活动而占得一席之地并备受后世关注。通过作者的笔调,武周时期的政治环境以及诸多宫廷女性在政治中的积极作为都被一一展开,形成了一幅丰富而别样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宫廷群体中某些人的生命轨迹得以尽可能地彰显,读者也能够深刻认识到她们的身影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无法被遮蔽的存在。

  对唐代宫廷女性生存抉择的书写既客观又准确

  后妃与皇帝的关系亦可延伸为后妃与皇权的关系。一些宫廷女性突破内闱,主动参与到朝政治理中。还有一部分女性,则是被迫卷入政治斗争中。不过,这些主动参与抑或被动卷入的行为,都是需要加以辨析的。本书对唐代宫廷女性生存抉择的书写体现出了客观而准确的特点。高祖的尹德妃、张婕妤等人都曾卷入武德末年的储位斗争,史籍中对她们与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关系的大肆渲染,是想表明两人在朝廷的政治支持远不如李世民。其实,她们对储君人选的期待与对自身命运的谋划保持着一致性,她们对权力的抉择既可以说是被动卷入,又可以说是主动参与。不过,作者也提出,李渊的其余嫔妃也不尽然都卷入了太子之争中,她们中更多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政治能量值得史书一载。

  唐代的公主们因为特殊的出身而成为史籍中为数不多被记载下来的女性群体。生在帝王家的她们,婚姻生活的起点往往也是其命运的转折点。由于史书记载的疏略,很难直观还原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或夫妻关系,以及真实的生存状况。作者另辟蹊径,从驸马们的地位与处境切入来探讨处于生存选择时期公主们的主动与被动。高宗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因为母亲是萧淑妃的缘故,她们的人生大事颇为草草,婚后丈夫获得官职还是因武则天“想通过此举缓和一下舆论对她的压力”。因此,在武则天称帝之后,两位驸马的处境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公主们的人生多是皇权运行的注脚,她们的婚姻生活则成了这一注脚中的最大截面。

  大历史背景下的书写更有利于理解唐代宫廷女性

  唐太宗纳弟妇杨氏为妃,唐高宗纳太宗才人武则天为妃,唐玄宗纳儿子寿王妻杨玉环为妃,这类事件为何在唐代能够被接受,而到了后世却要为人诟病?帝王将她们纳为妃嫔可以被当时的世俗接受,但若要进位为皇后,为何又会遭受廷臣异常激烈的反对?关于这些疑惑,作者在书中做了颇为深入的论证。作者认为,生活习俗更多是由人所处社会环境决定,而不是由血统所决定。因此,与其用李唐皇室具有胡族血统来解释李唐诸帝接受了胡族婚俗,毋宁说是上古社会传统婚俗残余的反映。以太宗纳弟妃为例,这一情况并非太宗个人的“污点”,而是为当时的社会舆论和习俗所允许的。这一观点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看待一种历史现象,不应以后世的思想观念和习俗去理解,而更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

  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前,社会风气在诸多方面比较开放,并不仅限于婚俗,故而表现得禁忌较少。虽然如此,太宗想要进杨妃为后的念头被魏征及时谏止,高宗要把武则天立为皇后时更是遭受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的坚决反对。不少学者都从政治史的角度探讨过这一议题。不过,从性别制度史的角度同样可以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将妾室扶为正妻的阻力,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很难冲破,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礼法束缚。正妻的家庭地位“与夫齐”,妾室(妃嫔)与妻子地位相差悬殊,以妾为妻一直为礼法所禁,唐代也是如此。另外,太宗杨妃与武则天在立后之议上的相似经历,以及她们在后世被持久非议,还在于她们的过往生活带来的特殊身份,而这与礼法对女性的要求有关。将唐代宫廷女性放在这一大历史背景下的书写,有助于读者认清现象背后的本质。

  虽然《大唐宫廷史》一书并不是针对唐代宫廷女性群体的特定研究,但是作者对宫廷女性历史地位的把握有着全局性的思考。作者在书中还对唐朝嫔妃制度的变化、宫官六尚和太子内官的设置、宫廷教育制度以及女性宫廷生活与制度等,均做了细致地梳理与介绍。另外,作者对书中所涉女性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很客观,如作者认为历代对杨贵妃女色误国的批评大多是陈腐的偏见。尽管宫廷女性只是《大唐宫廷史》中的一部分内容,但是作为一部全局性揭示唐代近三百年宫廷历史的著作,宫廷女性被置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中,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这群特殊女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编辑/李宣仪 审核/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