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发布日期:2024-01-23    文章来源:总社    分享到:

1-PQ8A2510_副本.jpg

1月20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的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民族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发布会。发布会由总社副社长杨沁主持。

2_副本.png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共18种,涵盖文本、图像、实物三大类别的民俗资料,内容为海外馆藏中国民俗珍贵的图片文献,包括耕织图、外销画、契约文书、民间神灵雕像、明清官文等,以及西方来华传教士、探险家、汉学家的中国民俗志著作,记录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中国民俗文化及其独特魅力,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注入活力。

总社副社长屈瑞新代表社里致辞。他介绍“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项目是在2016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成果。项目主编是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暨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王霄冰。项目编委会成员除了国内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民俗学者外,还有来自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外籍学者,这些学者不仅是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而且具有丰富的主持重大课题及出版学术著作的经验,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指导。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作者团队与项目组克服困难,为抢救流落海外的民族文化遗产贡献力量。下一步,出版社将继续围绕项目宗旨定位,聚焦中华民俗文化海外传承的重点领域,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联合海内外一流作者与机构,打造更符合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的双效精品。

3_副本.png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俊华在致辞中指出,“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出版,赓续了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期从事典籍文献整理、民俗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具有促进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资料回归、体现与坚定文化自信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致力于挖掘、阐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持续支持海外藏珍稀中国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与传播工作,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4-PQ8A2557_副本.jpg

项目主编、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暨中文系教授王霄冰介绍项目编纂情况。“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第一批18种图书主要以展现原始资料为主,从对资料的处理方式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从中国流出到国外的民俗文物与民俗文献的直接翻印,如耕织图、苗图、外销画、契约文书、影戏剧本、民间宝卷等,并加上了研究者所作的导读、题解、注释;第二类是翻译17—20世纪来华西方人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记录和研究,包括他们对汉文文献中民俗相关内容的摘要和梳理,如《中国纪行》《中国童话》《中国歌谣》《民间道德、习俗与民间叙事》等;第三类是对海外藏民俗资料的专题性研究。其中大量珍贵的图片、文献以及真实鲜活的纪实文字,展现了中国民俗文化及其独特魅力,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区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是近代中国文化跨国传播与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生动见证,部分资料在国内属首次出版。

5.png

屈瑞新代表总社向国家图书馆赠送新书。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业务管理处)院长申晓娟表示,这批图书进一步丰富了国家图书馆藏民俗文化图书资源,馆方将秉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让更多的学者与社会公众阅读到、利用好这些文献。申院长还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的中国记忆项目的相关情况。

6-PQ8A2606_副本_副本.jpg

在座谈讨论环节,“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部分外籍编委发来视频,祝贺图书顺利出版。中山大学梅谦立教授(Thierry Meynard)、德国波恩大学白瑞斯教授(Berthold Riese)对图书的编辑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强调这批书籍对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注可为区域国别学研究、欧洲汉学研究提供民间视角与立场。美国崴涞大学张举文教授注意到,编著者们对近代西方人的中国民俗纪录提出了批评性的评价,这些成果具有跨国界、跨文化、跨时代的意义。作为《日本藏明清时期中日贸易相关民俗资料选编》一书的作者,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松尾恒一教授指出,该书收录的资料不仅展现了许多尚未被学界注意的中日贸易细节,还有助于研究当下中国传承的民俗文化,更能为研究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便利。

7-PQ8A2628_副本.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刘魁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名誉会长陶立璠,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员覃代伦,中国国家版本馆出版部主任、编审刘培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清华大学教授、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刘晓峰,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北京大学副教授王京,中研网总工程师李刚等现场嘉宾围绕“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出版意义、民俗学学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典籍收藏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王霄冰教授研究团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囊括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料,史料价值高,是对中国古代民俗文献的重要补充;近代来华西方人对中国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工作,对建设与完善当代中国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等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并为跨文化比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前景。

刘魁立先生和陶立璠先生都特别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研究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这18种图书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们看到了西方人对于中国社会的早期认识。覃代伦研究员还欣喜地说道:“‘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出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史上的大喜事,也是中国民俗文化教学与科研的标杆性大工程,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举措,不啻为中国出版界贯彻落实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工程,也是中国图书馆界活化典藏的成功案例,还是中国民俗文物典籍盛况空前的集体海归!”刘晓峰教授在交流中有感而发,特作诗一首,作为对项目团队的勉励:“集腋成裘,成此巨卷。海外遗珠,域外文献。穷搜广辑,聚沙成塔。编辑腠理,美轮美奂。功在后世,长路漫漫。”

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民族报、民族画报、中国日报(英文版)、央视新闻、中国社科报、中国文艺报等媒体记者受邀参加发布会。

8-PQ8A2599_副本_副本.jpg

编辑/李宣仪  审核/王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