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陕西日报》刊发《周原纪》书评
发布日期:2024-11-08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11月6日出版的《陕西日报》刊发了由总社编辑邢美芳撰写的书评文章《历史流变中的天人合一之美》,向读者推荐了总社新书《周原纪》。

微信图片_20241108095222.jpg

  书评链接:

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11/06/content_887445.html

  全文如下:

历史流变中的天人合一之美

——评长篇小说《周原纪》

邢美芳

  作家吴克敬的长篇小说《周原纪》借用“风先生”作为见证者和代言人,讲述周原的故事,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

  作者以丰富的考古资料为依托,展现周原的山山水水、历史人物和历史遗珍,描绘了周原农耕文明、文字文学的演进图景和发展画卷。

  构成这一画卷的54个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的故事,让自然山水、生命意志、器物艺术展现出天人合一之美。

  周原因古公亶父率众到来而成为历史的古周原。这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北首岭遗址见证先民的生存智慧;炎帝陵纪念着带头拓荒耕种的英雄;周公庙与润德泉表达着仁者爱人、天下归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封神台上,姜子牙广封众神却为纪念妻子只是自封“醋坛神”;陈仓道寄托了老百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希冀;党阁老故居,大萝卜体现户部侍郎的爱民之心……《周原纪》第一辑的十八个故事,无不在讲述周原与古人之间休戚与共、相依为命的关系。书中的山水、遗址,因人的生命之美而被赋予灵气。自然之美,因人的生命之美而拥有智慧。

  自然山水的故事,与人的发展历程相互映照。自然山水为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志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可能性,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意志又使得人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进而达成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生命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也是一切美的源头。生命之美,在自然、社会和艺术创造中彰显。

  姜嫄踩着巨人脚印孕育的不仅有生命,还有美好的爱情故事;太姒,让周文王开启了写诗赞美妻子的先河;古公亶父拒绝流血,带领族人寻找新家园;扶风豪士万巨与大诗人李白唱和;杨炎有能力改善朝廷财政,却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周原纪》第二辑的十八个故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表明秩序的建立不仅依靠圣贤传承,也依靠民间生成;先贤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对人的德性提出要求,人在遵循理性的道德自律的同时,应与自然和谐共生。

  书中展现的器物之美,取法天道、自然,源于人类创造。

  阳燧取火,点燃了文明之光;戳刺纹与尖底瓶都是古人在劳动时的创造;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虽是神品,但依然是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周厉王刻在㝬簋上自吹自擂的文字终究难掩历史的真相;国宝何尊,宣告何以为尊,我有“中国”;中华石鼓和其上文字,互为载体和内核,静静讲述着厚重的历史……《周原纪》第三辑的十八个故事中,一件件重器和神品亮相,记录着数千年前的为政准则、国之大事、历史流变,堪称一部部“史书”,展现出拥抱自然,探索古今和未来的审美智慧。

  器物因其独具的交流性与传达性而形成艺术品格。书中,作者借助“风先生”,引导读者去发现美的本质。器物之美,取法天道自然,源于人类创造。作者不囿于描述青铜文物本身,而是将它们发现、流落、重生的过程娓娓道来。历史是昨天日常的创造,今日之日常又创造明日之历史。在这一理念下,古今得以在时间里浑然一体,帝王英豪与平民蝼蚁浑然一体,天道自然与人类命运浑然一体。

  书中,作者借用“风先生”这一具有“时间”特质的见证者和代言人,带领读者走入书中的世界。“风先生”这一形象可以自由穿梭古今,让作品兼具历史纵深感和当代性,这为人称转换和话题切换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中的故事以《诗经》的篇章为引子开篇,带读者感受时间的维度和文化的厚度,使作品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书中的“风先生”似乎是作者笔下的全能角色,但有时“风先生”也会自言无能、无力,“说不清”“不说了”。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大美无言”“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等观念的体现。

  于是,庞大复杂、流变奔腾的历史在时空的审美意境中,变成了富有美感的“须臾之物”。书中,历史遗址、历史人物、历史遗珍与自然“合一”,“天人合一”的美学意义就此呈现。

  《周原纪》借由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审美模式,以文学的方式思考天道自然、历史社会、人类命运的关系,带读者了解古周原上璀璨厚重的中华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进而解开蕴藏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关于未来的密码。阅读《周原纪》,读者会有许多新的感悟和思考。

微信图片_20241108095524.png

编辑/杨珂 审核/王笑一